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首页 招标公告 寻源·询价 筑材云链 资讯 商友圈 定制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干货分享 > 新闻详情

齐心扬帆逐梦 再创钢构奇迹——记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项目钢结构施工团队

时间:2018-08-22

6月9~10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山东青岛开幕。青岛的大街小巷到处布满了上合元素和节日气氛:“弘扬‘上海精神’共谋持续发展”“青岛欢迎您”的标语牌、姹紫嫣红绽放着的蔷薇和三角梅、喜气洋洋一串串中国红的节日灯笼……其中作为峰会主会场的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座外型似海面上翱翔的海鸥和遨游的帆船,寓意“腾飞逐梦,扬帆领航”的建筑由中建八局负责总承包,5000多名建设者超常拼搏、昼夜奋战,用六个月的时间匠心打造。建筑主体结构形式为钢框架结构,主要由地上钢柱、钢梁、大跨度钢梁和大跨度悬挑组成,总用钢量约1.1万吨,负责项目钢结构施工的八局钢结构公司仅用了46天就完成了节点任务,为整个项目的任务完成奠定了基础、赢得了时间。

上合组织峰会主会场是八局钢结构公司继G20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后,承接的又一“大国外交”的主场地。对此八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校荣春提出的“肩负使命、展示实力、创造奇迹、铸造精品”的16字方针,公司为项目配置了近乎“奢华”的团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梁建军任项目总指挥,公司助理总经理付用团任项目经理,上海经理部经理严从付任执行经理,公司科技部经理樊警雷任项目总工,安全管理部经理周友荣任项目安全总监,劳务公司经理徐启功任项目劳务负责人。此外,承接这个项目的上海经理部派出了二个经理部副经理、三个项目经理分别对接构件加工、现场生产、商务管理等环节。

“仅仅用时46天”

“时间紧、变化多、任务重”是这个项目人员说的最多的词汇。整个项目的工期仅有46天。46天是什么概念? 10月19日,钢结构首吊;10月27日,一层的198根钢柱全部安装完成;10月28日,钢梁首吊;11月25日,主体构件吊装完成;12月4日,钢结构主体封顶。1.1万吨钢结构安装,正常的工作量需要的工期是5个月,也就是150天,46天仅仅只占了三分之一不到。

正常项目的施工是在深化设计彻底完成之后。9月底,当首批项目人员抵达青岛,看到的只有建筑的设计概念图,而钢结构封顶时间已定死,没得商量,只能一边深化设计一边制作施工。项目团队一方面主动对接设计方,沟通钢材材质、结构形式以确保构件加工周期;另一方面跟据多年钢结构施工积累的丰富经验,就很多细节问题提前给出建设性意见。期间,因为时间紧,设计院提出节点分批出图,项目部拒绝了。项目总工樊警雷解释:因为节点分批出图会增加大量的重复工作,当下最宝贵的就是时间,耽搁不起啊。“保持在线,即使深夜”项目团队24小时待命,任何问题当天必须解决,每日工作时长达20个小时,高峰期就住在办公室。就是这样没日没夜不休息,精准精确定方案,将本应是7天设计周期的深化图纸,2天就完成了,时间压缩250%。最终在10月10日完成第一层的深化设计、15日完成第二层的深化设计。类似的事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如,12小时完成108根钢柱的安装,原本需要1个月的构件加工周期,被压缩到7天。

“天天都在变”

“天天都在变”,是项目人员的口头禅。项目用钢量从计划的4000吨到实际的11000吨,翻了将近3倍。加工厂由原定的3家变为7家。劳务工人从最初的180人到后来的近400人。项目团队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突发事件,大到深化设计改变、小到运输车辆的更改等等。项目执行经理严从付说:“项目变数太多,需要应急处理的事情太多,一直有一根弦要紧绷着,一刻都不能放松,”

“加工厂数量的变化是最棘手的部分。”上海经理部副经理、负责项目构件资源协调的腾海杰说道。他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合适的加工厂,并确保构件的按时到位。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他先后沟通26家加工厂,实地考察12家。这些加工厂有的在青岛附近,有的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为抓紧时间,他只能一天内辗转多地完成多家加工厂的考察。有一次,他到达最后一个厂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加工厂工作人员觉得很奇怪,还从来没有人大半夜的来考察厂里的设备和工人情况,但在听了他的解释后,连声说道“你是个很拼的人,八局钢构是个很拼的企业。”

按照惯例,一般钢结构项目会签约1~2家构件加工单位,而上合峰会主会场项目因为工期短、构件加工量大,一共签约了7个构件加工单位。单单涉及与加工单位来料、发运、现场管控、材料、下料、装配等6个环节的沟通协调工作就呈几何倍数递增,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八局钢构在每个加工厂都配有至少一名监造,其中3个重点加工厂都有公司部门经理以上领导亲自助阵。监造人员每天都要制作报表,把加工工序、构件情况、设备情况、夜间生产情况等相关内容跟项目团队进行及时报备。

“31车大战”

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让所有团队人员津津乐道的、难以忘怀的是“31车大战”的故事。10月27日晚上9点,各个构件加工厂制作的首节钢柱陆续抵达项目现场。到11点,31辆17.5米的板车在项目门外的马路上排起了长队,绵延500米,声势浩大。如此规模的车队长时间停留,必然会给城市交通造成拥堵,所以,必须及时卸车。同时由于现场场地狭小,只有两个卸货点,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多构件的堆放,所以,必须随卸随装。

当晚,项目总指挥、公司董事长梁建军亲自督战,项目管理人员全体出动,所有劳务工人投入现场。项目部前期进行了周密部署:车辆按需进入现场,构件就近卸载,流水安排吊装,车辆停靠沿线每隔30米安排一名管理人员,配备对讲机沟通疏导。整个过程忙碌而有序,凌晨2点,完成25车次的构件卸载,开始进入吊装环节;凌晨6点,首批钢柱装配完成,开始剩余6车次构件的的卸货和装配;上午9点整,198根首节钢柱安装结束。项目经理付用团形容:“12个小时,108根钢柱,如雨后春笋;这12个小时,酣畅淋漓,一鼓作气。”

 N 个“拼命三郎”

为了随时盯紧进度,项目总指挥,八局钢构董事长梁建军在46天工期里,在项目上待了20多天。因为工作繁忙,他经常是白天处理完其他工作,搭乘晚上的航班到青岛,第一件事就是到现场查看。看完现场,他都会选择入住工地旁的酒店。其实因为工地24小时施工,酒店房间晚上很吵,大家都不愿意住。而他每次都要求定一个距离工地最近的房间,能看到项目施工现场。听着工地上的机械声,他觉得踏实。

项目经理付用团喜欢喝茶,追求心境平和、恬淡,但这次他的表现却与以往截然不同。项目因为场地狭小、多专业交叉施工,腾挪出足够的构件堆放场地、提前规划运输车辆行进通道、争取更多的塔吊使用时间,这些都是需要沟通协调的。因为资源有限,即使各专业施工都是局内的兄弟单位,付用团仍不遗余力、据理力争,有时甚至会“吵吵闹闹”。他自嘲:干了这个项目,只能提前进入了“无我”的境界。在项目八局内部总结会上,付用团发言:所有过程中的争执都是为了项目的整体顺利推进,希望无伤大雅。

项目大干阶段,钢结构劳务24小时不停工。劳务公司负责人徐启功9月底穿着短袖到了青岛,离开时已经套上了厚厚的羽绒服,期间舅舅去世都没顾上回去看一眼。刘世定,劳务现场负责人,因为项目工期紧急,上火引起牙龈肿痛,让他很长一段时间里脸一直肿着。别人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因为不放心现场,一直耽搁着。劳务公司焊接班长、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浩在项目上勇挑重担,负责夜班生产,每天晚上九点上班。他说:之前也遇到过晚上赶工的情况,但很少像这个项目一样每天晚上都像打仗。

说到安全第一,项目安全总监周友荣感慨到:“这个项目的安全防护措施相当规范,没有一点安全死角,现场配有治安摄像头,实施24小时监控,‘没有一点秘密可言’,一有问题随时发现。项目工人进场近400人,现场施工班组20个,塔吊、汽车吊机械设备16台,特种作业人员150人,动火区域多,交叉作业多,安全监管难度大,现场的安全措施不能有丝毫懈怠。周友荣说,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除了吃饭时间,基本都在项目现场巡查,经常一天站立10小时以上。走路多,又穿着带钢板的劳保鞋,没两天脚底板就裂了。白天走路还不觉得,晚上洗脚生疼。

项目团队中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青岛,但是在项目施工的46天里,他们的生活轨迹基本就是项目、宿舍两点一线。即使身处青岛最有名的旅游风景区,却无暇欣赏。直到楼承板铺完,他们上了二层作业面,才发现周围的风景如此美好。12月4日,项目钢结构封顶仪式如期举行。有人提议要拍照留影纪念一下,很多人都异口同声响应:上二楼,一定要和青岛合个影。

正是因为所有项目成员的忘我付出、连续奋战,因为整个钢结构团队的紧密合作、团结奋进,因为八局钢构公司的全力以赴、统筹协调才能攻克一个个难关,战胜一个个不可能,完成了这个被称为“史无前例,再创奇迹”的工程。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展翅腾飞,唯我心海。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是一届精彩、圆满、富有特色的盛会。峰会主会场建设,也将成为大家所铭记的“中国速度”、“八局速度”、“钢构速度”。


责任编辑:xiaozhu

热点推荐 更多>

相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