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首页 招标公告 寻源·询价 筑材云链 资讯 商友圈 定制产品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宏观形式 > 新闻详情

国家统计局:201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

时间:2017-04-17

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比去年四季度高0.1个百分点,达到了2015年三季度以来的新高。

此前接受界面新闻调查的包括国泰君安、兴业研究、交通银行在内的七家机构均预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会在6.8%左右,高于全年6.5%的增长目标。

国家统计局在新闻稿中指出,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步伐加快,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65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000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024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目前已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其中,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铁路货运量增长15.3%;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8%,连续6个月保持在51%以上;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21.8%。(来源:中国经济网)

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明朗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毛盛勇表示,用宏观经济的四个指标来概括,中国经济当前呈现出经济增速回升、价格总体平稳、就业规模扩大和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

关于哪些因素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回升,毛盛勇认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支撑力提升,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出口贡献由负转正,这三大主要力量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有所回升。

数据显示,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一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21.8%,出口增长14.8%,进口增长31.1%。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6.9%的GDP增速展现出我国宏观经济筑底企稳的态势更加明显,主要是经济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方面压缩过剩产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加快,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带动经济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基建、房地产、高技术投资、消费对一季度GDP的拉动较为明显。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企业信心在增强。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进一步明朗,但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需进一步关注。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在14日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内需潜力不断释放,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的持续加力,加上全球经济回暖迹象增多,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

毛盛勇表示,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巩固持续向好态势尚需进一步努力。

二季度经济能否延续良好态势仍需继续发力稳增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撰文表示,第一季度经济虽暂时稳定,但先行指标已高位见顶,反映出增长的内生动力依旧不足,这将削弱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

严鹏程表示,我国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总需求相对平稳,出现显著扩张的可能性比较小;部分重点行业市场供求关系虽有所改善,但产能过剩状况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变,钢材、煤炭、有色等产品价格经历前期恢复性上涨后,后期有望保持总体平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时表示,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影响,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和住房消费可能增幅趋缓,总体消费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回升,预计二季度经济运行依旧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工业品价格回落、房地产调控见效,稳增长的宏观政策需持续发力。要加大力度处置僵尸企业、推进去产能,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风险,同时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就业,以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

王军认为,在当前货币政策效应有限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空间很大,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有效,一方面要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地方政府存量资金,另一方面要继续减费降税,推动个税改革,同时要发挥PPP模式的作用拉动投资。

胡迟对记者预测,以往全年GDP增速往往呈现出先低后高的趋势,而今年可能是先高后低,预计二季度及下半年的增速会相对平稳或略有回落。但从全年来看,仍有望实现6.5%左右的预期目标。


责任编辑:xiaozhu

热点推荐 更多>

相关 更多>